艺术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与收藏 > 艺术教育

艺术品份额化:优秀的理论与不算成功的实践

2014-01-18

    在艺术品市场的进程中,份额化交易作为一种创新的交易形式,无疑是艺术品交易制度的一项重大的进展。从目前来看,其理论的高度及可操作性、系统性等都在不断完善,这无疑是可以称道的,甚或可以用优秀来表述之。但更多的问题则是来自缺失相关政策支撑的实践,来自于资本经验的强势与艺术品标的物的特性被粗枝大叶地忽视。也可以说,资本的过度主导权往往易使艺术品成为一种渔利的工具,甚或是道具,在这种情况下的实践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1.正确的理论需要正确的实践。艺术品份额化理论的核心主要有三点:一是交易制度及其体系的创新是其载体;二是价值发现的平台是其核心;三是大众参与是其灵魂。这其中混有真伪之别,正确的科学的理论就是去伪存真,而正确的实践就是在有实践能力的保证下创造性地实施与运用科学的理论。在以前的一篇文章中我曾说过,一个好的制度与创新机制理论,往往会倒在一个不成功的实践者的怀里。也就是说,正确的理论需要进行有效的、正确的实践。不然,低级的实践会将正确的理论涂抹得乌七八糟,让人不识正确理论的真面目,这就是先哲常说的“理论是灰色的”。我们说,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理论需要在实践中完善与修订,更需要有正确的实践来发扬其科学性的光芒。

  2.必须回归到以艺术品标的物的价值发现为核心的运营上来。当下很多关于艺术品市场的诸多问题,更多地是缘于对艺术品特性的不同认知。艺术品既是一种特殊的市场资源,更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存在,因此对艺术品的认知必须从多维度、多层次、多视角上去认识。从价值构成的角度上来看,它至少应该有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市场价值及物理价值等几个方面的构成。从价值形成的角度来看,艺术品的价值是随着价值发现而不断增值的,它与一般经过工业化大生产的产品不同,其价值的判断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艺术品的价值是随着价值的不断发现而得以提升的,发现价值是价值提升与实现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二是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具有较强的复用性,即越是广泛的使用其价值就会提升的越快,绝对价值也就越大;三是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不是越开发越少而是越开发越大,越系统开发其价值越大,表现出很强的再生能力与扩展性。艺术品的这些价值特性,也使得艺术品市场有了更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可以在面对市场现象既出现的新问题与新现象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多地向艺术品的特殊性及表现方面回望,在这种回潮性的研究过程之中,才能更为深入与彻底地认识问题,探究中国艺术品份额化市场运作的一些本质。可以这样说,没有艺术品标的物的价值发现的进程,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就没有理论支撑的基础。

上一篇 书画家请恶补文化课       下一篇 名人收藏效应终究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