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8
“如今,书画市场出现了很多假冒伪劣名家作品,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现在的书画市场,前所未有的混乱。”画家、鉴藏家杨子真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书画市场存在的怪现状。
故事一:一位著名画家听说某处有他的假画出售,便跑去打假。到了店里,他看到三张自己的真迹,三张假画。于是这 位画家故意说那三张假的是真的,真的是假的,想把假画买回去作证据。没想到商家说,你凭什么说这画是你画的?全国叫这个名字的人太多了,你有啥证据说是你的?画家没有办法,只好尴尬作罢。
故事二:有师兄弟俩人,师兄在地摊上买了师傅一张画,回去跟师弟说这画是师傅的真迹,师弟一看,明显不是师傅的 画,二人争吵,请师傅定夺。没想到的是,师傅看了画以后,居然说,这是他在一次笔会上喝多了酒时作的应酬画,当时画得不够好,我给你再修修,说着便拿起 笔,在画上涂抹起来,修完钤上了自己的印。就这样,假画成了真画。后来,师兄弟在地摊上又看到了师傅的作品,师兄目瞪口呆,原来师傅自己都认不清自己的作 品了。
故事三:甲在深圳一家拍卖会上拍回一画家的作品,回来让画家鉴定,画家认定是自己的作品,但没有在画上钤印。后 来,甲打算把这幅画卖给乙,乙提出跟画家合影留念,没想到画家这次居然不承认了,说这不是他的作品。后来,乙对甲说,你把价格压低些,我还是买这幅画,因 为我喜欢。就这样,甲赔钱把画卖了。后来甲才知道,乙和那位画家串通了骗他的,画家拿了乙的“好处费”。
杨子真告诉我们,目前书画界有几个怪现象:市场上谁的假画多,就说明谁名气大,此人的画价就会涨高,而买画者只 看名气、身份和地位,却不看画作本身。一些知名画家出于社会责任感站出来打假,遭人奚落不说,往往因没有证据失败而归。一些本来没名气的人趁机跳出来“打 假”,一打假就成名了。市场上的假画太多,人们无奈跑到画家家里去买画,一张四尺整张的画,市场上的假画五百元一张,在画家家里,五万块钱一张,画家收入 自然高了。还有一种就是上面例子里面说的,画家认不出自己画的真假,甚至参与造假。
假书画泛滥,最受伤害的是谁?
“书画造假最终伤害的是藏家。”杨子真说,书画造假古已有之。古代书画造假先后出现过三次高峰。第一次是在北宋 后期,书画市场的活跃,助长了造假之风。第二次高峰是明代中后期,造假地区分布之广、方法和手段之多远远超过了前面任何时代。清末,出现了专门经营字画古 玩的市场,古书画造假之风盛行,而且名码标价,促成了书画造假的第三次高峰。
杨子真说,根据知识产权法,假书画所侵犯的是被造假者也就是书画家本人的权益。但知识产权法所保护的只是在世书画家及其去世后50年内的权益,50年之后,便不在保护的范围;这样一来,法律上的缺憾,助长了造假者的气焰,假书画肆无忌惮地充斥着市场,对画家本人除 了侵权之外,也造成了其他种种影响。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说,假书画侵犯的更多的是买家的权益。但自古至今,偏有一些买家只要假画不要真迹,因为假画便 宜。
假画鉴定的复杂性,给收藏家平添了很多烦恼:经过专家“掌眼”的作品,都未必是真的;明明是真的,到了画家那 里,有可能变成假的。由此,藏家往往打消收藏念头,在国外拍卖市场上,中国书画因为赝品的“搅和”曾几度备受冷遇,长此以往,到底假画伤害了谁,很值得人 们深思。
地址:河南省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电话:0371-65727637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13017126号-1 河南省美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www.hnmeishuwang.com All Rights Rreserved 网站建设:中扬科技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